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桥梁力学家李国豪故居在卫乐公寓
李国豪,桥梁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55年选聘为第一批我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中选我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李国豪的上海故居是坐落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
1913年4月13日,李国豪出世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莲塘村一个贫穷农家。由于父亲在印度尼西亚运营杂货小生意,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空闲时常常帮母亲做农活。1929年,16岁的李国豪只身来到上海,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家境贫寒的他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5年本科学业,以全优成果结业。
大学结业后,李国豪留校担任助教,帮忙教授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贝勒教授。1938年秋,他由德国洪堡奖学金赞助到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修,因学习成果特别杰出,被破例同意直接考取博士学位。1939年,李国豪在《钢结构》杂志宣布了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有用核算方法》,在桥梁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反应,从此李国豪以“悬索桥李”闻名于世。这时,学有所成的李国豪预备回国,却由于战火纷飞,只能留在德国持续做研讨。其间,他宣布了近10篇重要论文,成为首位取得德国“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的我国留学生。他的论文至今仍作为经典悬索桥二阶理论的名贵前史遗产,被各国教材所引证。
二战完毕后,即使多人款留,李国豪仍是决然挑选了回国。那时交通不便,回国之路绵长又艰苦,在途经法国马赛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他便为孩子取名“归华”。历时多月后,李国豪偕同妻子于1946年夏总算踏上祖国的土地。抵达上海后,他回到同济大学教学,尔后再也未曾脱离。
李国豪自1956年起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1977年起任校长,他倡议并直接组织了同济大学的两个改变:从一所以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多学科大学改变;康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络,向国际化大学改变。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5年逝世,李国豪参加了我国简直一切重要桥梁的建造,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到上海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东莞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1987年,上海计划在黄浦江上建筑一座新桥,由于国内造桥水平不高,所以有人倾向于约请日本的公司来规划施工。李国豪当即给上海市市长写信,全面陈说我国桥梁人的实力和巴望,提出我国工程界需求实践的时机,来提高个人的水平。后来,年逾75岁的李国豪亲身担任专家组组长,担任全面作业。除了钢梁的钢板和拉梁的钢丝是进口的,其他设备零件均为国产。1991年11月19日,上海南浦大桥顺畅竣工,它像一条俯首回旋扭转的巨龙横跨在黄浦江上,完成了几代上海人“一桥飞架黄浦江”的夙愿。
李国豪的上海故居是坐落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他在这里居住了好久。卫乐公寓原名卫乐精舍,建于1934年,赉安洋行规划,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建筑面积3797平方米,汽车间附屋802平方米,属现代点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所。卫乐公寓为十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翼下跌一层,立面对称,竖三段安置,中心凸出,设一串挑出的半圆阳台为构图中心,两头为卧入式阳台构成竖向线条。水泥砂浆外墙,立面中部竖线条及杰出的半圆阳台为暗红色粉刷,其余部分为浅黄色粉刷。山墙顶部及南侧有重复线条装修,楼前有小花园。1994年2月15日,卫乐公寓被发布为市优异前史建筑。
铁路、公路运输行业
- 2024-02-19大连重工:现在暂无“可控核聚变有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