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美俄掌握并禁止出口的航母甲板技术被这家国企成功攻破造出
前一阵,有一位网友为了“钓鱼”,拍了一张我国大连造船厂的照片,然后故意将“DALIAN”的拼音说成是“达利安”,并且对“达利安”船厂的造船水平进行了高度赞扬。
事实上,我国在军事造船业上确实曾经不如某些国家,但那是新中国初期的事情了,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确实没什么很顶尖的技术。
可中国人向来不缺一颗赤诚的心,无数中国学子在科学技术方面为祖国尽心钻研,军事作为保障国家地位的重要领域,更是被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提升。
现如今,在军事造船业,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了,反倒是美国在这方面逐渐落后,“威势”大不如前了
想当初,中国要造一艘属于自身个人的航母,却遭到了美俄的技术封锁,那么中国最后是如何靠自己解决了这个难题呢?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很多人一听到这个称呼,都只知道这是一种很厉害的军事武器,拥有航母的国家很厉害,却不知道它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顾名思义,航空母舰是一种大型水面舰艇,而它之所以身在海面却能和航空扯上关系,还被称为“母舰”,绝不是因为它可以起飞,而是因为航母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停飞机。
航母上面设有专门的机库用来停放飞机,同时,为保障后续维修和船员日常活动,偌大的航母甲板上除了机库之外,还有着专门存放物资的仓库和升降机等,航母甲板的面积之大,除了停放飞机外,还足以容纳船员在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
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之外,航空母舰还可以对一些范围内侵入我方水域的船只舰艇等进行攻击,还可以将弹药精准投送到指定港口。
如果发生战乱,面对敌方飞机侵入我国海上领空时航母就可带着战斗机出海作战。
由此可见,虽然航母因为体积大等不可抗因素导致它十分容易成为地方打击目标,但是航母的研发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总实力还是有着显著“功效”的。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我们大家也能看出来,对于一艘航母来说,制作的步骤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属航母甲板了。
制作航空母舰的甲板钢,在厚度和屈服强度等属性上与市面上流通的所有钢材都不相同,因此就需要专门的工艺进行生产。
可是,航空母舰不同于一般的武器,它是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象征,中国当年立志研发属于自身个人的航空母舰时,世界上掌握航母甲板钢生产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而其中技术能达到生产重量级航母所需甲板钢的国家则只有两个:美国和苏联。
而当年,面对中国需要甲板钢生产技术攻克造航母难关时,这两个国家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缄默。
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哪个国家会将自己在世界上算是首屈一指的技术泄露给其他几个国家,毕竟世界局势复杂,人心诡谲,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关系到国之重器的生产技术,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国宝级的机密。
其实,当时的中国也可以像其他几个国家一样,选择购买美国或苏联的现成甲板钢进行航空母舰的研发和制作,但是这样做的话,其实就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甲板钢的生产技术既然是美苏两国的绝密,那么由他们出口的甲板钢,在原材料和或制作的步骤中肯定动了一些手脚,导致能够流传到其他几个国家的甲板钢材质和他们自己本国的不一样,不然他们的技术封锁岂不意义全无?
其次就是,如果都依赖甲板钢进口,那就等于我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母的制作和后续研究都需要仰人鼻息,进口钢材的花费是次要的,重点是这种被人掐住咽喉的感觉才是真的糟糕。
于是,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我国还是打算自己探索甲板钢生产技术,从零开始实现突破。
接下航空母舰甲板钢研发任务的团队,是位于辽宁的鞍钢集团本来接下这任务的鞍钢集团还在思考怎么样从零开始,国家却给他们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苏联解体前,军事部门正受命建造一艘名为“瓦良格”号的航空母舰。可当这艘航母刚完成了一多半的时候,苏联就解体了。
这么个庞然大物一下成了动荡国家的棘手之物,闹解体的苏联内部政权都不稳定,更别提系统规划航母的完工了。
最终,“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被分给了乌克兰,可乌克兰是个小国家,它并只有少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他们继续航母的修建和研发,但是好好的航母放到荒废也不是一回事。
因此,“瓦良格”号的处理对乌克兰来说成为了一个难题。适逢中国当时急需一些关于航空母舰的资料,于是便有了购买“瓦良格”号的想法。
就在中方与乌克兰就购买航母一事联系上后,向来防范中国的美国跳了出来。他们蛮横地要求乌克兰不准向中国提供航空母舰的买卖服务,否则便要对乌克兰进行“经济制裁”。
面对美国的霸权威胁,乌克兰方面只能不断地进行协商,最终,以破坏“瓦良格”号所有关键部位为代价,才终于换得美方松口。
可是,即便如此,当“瓦良格”号经过土耳其所辖海域时,还是被土耳其找理由扣押了。这件事的背后自然是美国的指使,但是中方对此能做的,也只有同土耳其不断谈判。
时间一晃过去了快两年,在签订了有利于土耳其旅游、军事的苛刻条约后,“瓦良格”号终于得以突破重重阻碍,来到中国了。
而负责修复它的,正是鞍钢集团。所幸“瓦良格”号虽然船体损坏严重,部件也多有缺失,但甲板钢依然存在。
虽然它已残缺,但对毫无头绪的中国甲板钢生产线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起码鞍钢集团的设计师们总算知道了真正的航母甲板钢什么样。
鞍钢集团就这样一边修复“瓦良格”号,一边根据它自身的甲板钢调整材料参数和生产技术。
最终,鞍钢集团经过不知道多少种的化验、分析、锻造、尝试,才成功地掌握了真正的航母甲板钢生产技术,“瓦良格”号有救了,中国航母的明天也马上就要来临了!
在这三年期间,为了让外界放松警惕,“瓦良格”号被我国随意地停靠在大连港,既不封锁也不保密,完全对外开放。
直到2005年甲板钢生产技术被攻破,“瓦良格”号才有了“重新梳妆”的机会,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重量级航母甲板钢生产技术的国家。
从2002年来到中国时被“掏心挖肺”的惨状,到升级成为既有配置齐全的武器、又有火控雷达和卫星通信的完全体新航母,鞍钢集团用了整整十年成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这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航空母舰所有核心部件、材料的制作技术。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辽宁舰正式下水服役的那一刻,世界上的其他几个国家就已经明白:中国的军事实力,又不可阻挡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过,在工作人员研究怎么样修复“瓦良格”号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关乎航母生产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没有专门用来加工甲板钢的轧机,使得甲板钢虽然能量产,但无法将效率做到最大化,因此甲板钢的产量就无法提升。
秉着产生问题就处理问题的精神,鞍钢集团在突破了甲板钢生产技术后,一鼓作气开始了继续改良轧机的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在辽宁舰成功服役的转年,也就是2013年,鞍钢集团“此战告捷”,制作出了理想中的轧机,这下,所有关于航空母舰的生产技术和相关设备,我国都凭借着自身实力搞定了,在这一军事重器的制造上,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从旁掣肘了。
继“辽宁舰”之后,2019年,整体全部由我国自主设计、加工、制作的第二艘航空母舰“山东号”,也正式在世人面前亮相,如果说辽宁号是在“瓦良格”号的残体上进行升级改造,那么山东号则是名副其实地“中国人自己的航空母舰”。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访美时,就想参观一下美方的航空母舰,虽然那时的中国相对落后,可总不会一直落后,但美方对待将军却十分苛刻,他们以航母技术属于军事机密的理由,禁止将军触碰航母,就连观看都要站在距航母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面对如此居高临下的态度,为了中国军事的发展,将军还是答应了下来,他像一个渴望商店里先进玩具的小孩子一样,踮起脚尖努力凑近观看,想要记住更多的细节,丝毫不顾及旁边年轻美军的眼神。
虽然将军于辽宁舰正式下水前一年逝世,可人们不会忘记他的精神,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质会在中华儿女间代代流传。
我国的第三艘航母被命名为“福建号”,于去年的6月17日正式下水服役,由于技术的差距,我国的航母不是最大的,但却是研发速度最快的。
从无到有的“瓦良格”号我国用了十年,从“瓦良格”号到自主研发制作的山东号,我国的进度不慢反快,只用了六年,而再看最新下水的福建号,不仅在制作时间上直接“腰斩”为短短三年,更是在性能上有了更大的进步。
在福建号之前,整个亚洲排水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是日本的大和号,排水量为7.2万吨,而福建号为整整8万吨。
可能有人不明白排水量大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排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航空母舰载机数量的多少,排水量越大的航母,能够负担的飞机数量就越多,福建号的载机数量在70-80架左右,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两倍之多。
并且,福建号上的武器系统不仅更先进,有些还更加轻便,这有利于减轻舰体的不必要负重,将留出来的多余承载力用来存放一些必须物品,如食品和弹药储备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在舰载武器重量上做出的改变,美方还没能做到,这代表中国在航空母舰领域的征程。
从被技术封锁的零经验,到如今三艘航母下水、一艘比一艘先进,直至部分技术超越美国这三项成就加起来,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
这是目前世界上没有一点一个国家超越的成绩,这是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证明。
当然,中国作为后起之秀,现有航母比起美方的最强型号确实还有差距,但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能够坚定不抛弃不放弃的进步精神,总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当圣罗兰“大女人”脱掉外衣,性感死咯~Saint Laurent 2024秋冬系列的透视女神!
语文课本里的大美安徽 #安徽 #安徽美好推荐官 #大美安徽 #安徽文旅
赛后战报丨2024LPL春季赛常规赛赛报【上海EDG合创汽车 VS RA】
萌娃喝奶时的“专属坐垫”,爸爸仿佛习以为常 甚至都没醒。也就闺女有这待遇
儿子在门口迎接下班的父母,手忙脚乱的帮忙拿拖鞋,“这一刻 在外面多辛苦都值了”
铁路、公路运输行业
- 2024-03-03大连重工:现在暂无“可控核聚变有关产品”